安魂曲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雷(又译“福莱”、“弗雷”、“佛瑞”)在1845年5月12日生于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区的帕米叶(Pamiers),早在童年时代他的音乐才赋便被他父亲发现,因此九岁起便被送到巴黎进一所新建立的教会音乐学校读书,由于福雷成绩优异,得以免费连续学习达十一年之久.他在这里熟悉了十五、十六世纪宗教音乐的无伴奏歌唱和格利戈里圣咏,但是特别重要的是通过他的钢琴教师圣-桑的介绍,得以接触到当时在巴黎还不十分为人所知的德国浪漫派作曲家如门德尔松和舒曼的音乐作品.1866年,福雷毕业后先后在若干个教堂担任管风琴手,这期间,还在他就读的音乐学校教作曲课.从1905年到1920年又担任该院院长职务.他培养的学生很多,例如拉威尔、迪卡斯(J.J.A.Roger-Ducasse,1873-1954) 、凯什兰、施米特、奥贝尔(L.F.M.Aubert,1877-1968)和艾涅斯库等都是.福雷毕生致力于发展法国民族音乐,他是1871年成立的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办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长时间为《费加罗报》撰写的音乐评论,对当时法国音乐社会气氛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1909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晚年,由于耳疾日益严重,最后甚至完全听不见自己的音乐,但他一直秘而不宣.1924年11月4日,他病逝于巴黎.
他夹在伯辽兹与德彪西两人之间, 又与法朗克构成强烈对比,尽管他的主要作品都是体制局促小品, 但仍可与世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并驾齐驱, 他擅长钢琴曲及室内乐, 也是首屈一指的歌曲作曲家。由于他从未在交响曲或协奏曲上一展身手, 也因为他仅有的歌剧《皮内劳佩》(1913)一直未能在舞台上立足, 因此很容易被人遗忘。但是如果遗忘他--如同许多法国以外的爱乐者--不啻是把最平和、高雅又洗练作曲家的伟大成就一笔勾消。
福雷是一位无时不在变化的音乐家。他初时遵循古诺的风格撰写迷人歌曲, 又遵循萧邦及舒曼的风格撰写细致钢琴曲。随着年事渐长, 他的反省也愈加深刻, 心中似乎滋生了一个和声调色盘。一种以“朴实的神秘主义”来形容的特质--相对于法朗克“绚丽的神秘主义”--进入其音乐之内, 使其晚期作品清淡而神秘, 相当困惑人。但是如果有人长时间浸淫在第十三号夜曲(1922)、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1917)或《夜之香颂》(1907~1910)歌曲集中, 除了尊敬外, 景仰与爱恋之心也会油然而生。这些晚期作品曲法严峻, 较早期作品更具透明